7月6日至9日,由上海海事大学与海外华人交通协会(COTA)联合主办的第16届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CICTP)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是在中国举办的顶尖国际交通学术会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广受认可的交通运输领域国际系列会议。此次大会以“绿色多式联运与物流(Green and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 Logistics)”为主题,收到了近500篇来稿,总共有216篇全文稿件被接受,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8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其中包括2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交通运输领域的9位SCI/SSCI源期刊的主编、17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以及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学者。
我校校长黄有方,本届大会主席殷亚峰教授,本届大会执行主席张瑜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arlos Daganzo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Michael Walton教授,中国交通报社总编辑李咏梅女士,美国货运建设委员会成员、伦斯勒理工学院Jose Holguín-Veras教授,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James Sayer教授,长安大学副校长赵祥模教授,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杨东援教授,上海国际港口集团(SIPG)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罗勋杰博士等出席了7月7日在大礼堂举行的本届年会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严伟主持。
在开幕式上,黄有方校长致辞,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办学历史、发展规模、学科特色、国际交流与合作、毕业生走向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上海海事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概况。
张瑜教授在致辞中介绍,COTA成立于1996年1月,是一个在美国注册的非盈利机构,其成员是在海外交通运输领域工作或学习的致力于推动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华人。COTA在世界各地约有2000名会员。
李咏梅女士,Jose Holguín-Veras教授,James Sayer教授,Michael Walton教授等分别在大会上致辞。
在主题演讲环节,黄有方校长发表了题为“我国自贸区供应链发展与研究动态”的精彩演讲。他从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入手,分析了我国自贸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全球供应链战略是必然选择,国际高标准是中国自贸区的必然选择。同时,通过深入分析几大案例,提出了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领域的研究层面和重大课题。
Carlos Daganzo教授,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B主编、香港科技大学杨海教授,杨东援教授等也先后作了演讲。
此次会议共安排了5场全体会议,其主题分别是“高效、绿色交通”“交通技术与管理前沿”“可持续与多模式运输系统”“交通规划的回顾与展望”以及“交通运输系统的未来”,2场特别专题研讨会,8场热点讨论会,17场技术讨论会,2场劳氏船级社基金讨论会,包含近260个学术报告,其中,境外学者的报告达91个。同时,开设“与主编面对面 (Meeting with Editors in Chief)”的特别专题研讨会,给广大学者提供了一个和国际知名期刊主编近距离交流的机会。此外,大会设有世界银行发展论坛,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对全球货物多式联运、城市绿色物流以及智能物流系统平台等领域作专题报告,并对如何将国外多式联运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中国的实践应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7月9日的闭幕式上,上海海事大学被授予会议最佳组织奖;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杨佩昆先生被COTA授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长期致力于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所做出的卓越成绩。本届会议还颁发了最佳论文编辑奖、最佳领域编辑奖以及最佳论文奖。我校杨斌教授因在会议论文早期审稿阶段的突出贡献被授予最佳领域编辑奖;我校张欣副教授及其学生、以及博士研究生于航获最佳论文奖。
按照会议传统,7月6日,在我校举办了“交通运输学院院长论坛”和“青年论坛”。此次院长论坛首次聚集了两岸三地(大陆、香港、台湾)高校的交通运输学科负责人,对交通运输学科的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讨了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战略的推进对交通运输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青年论坛”中,邀请了17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以及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学者,分别对道路、铁路、海事、航空、物流与供应链等多个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今年是海外华人交通协会COTA成立20周年,在7月8日晚举行的周年庆典上,与会专家学者共庆这一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