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陈润生院士受邀来到我校,在科学与艺术中心作了题为“大数据与精准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校长闻德亮教授,副校长于晓松教授,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各二级单位院长、副院长,各教研室研究室主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全校处级、科级管理干部,约550人参加了此次专题报告会。同时,第一、第二、第四临床学院及口腔医学院设分会场,约650人视频同步收看。本次报告会由副校长于晓松教授主持。
于晓松副校长致开幕词。他指出,精准医疗融合了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设备、移动医疗、生物信息分析、医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成为人类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的发展方向。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力推动精准医疗发展,对提高疾病诊治水平、惠及民生与国民健康、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等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晓松副校长还简要介绍了陈润生院士的研究经历和在专业领域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陈润生院士在“大数据与精准医疗”的报告中,结合自身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阐述了“精准医学的核心是什么,精准医学能使医学发生什么本质变化,实现精准医学要有哪些基础,大数据带来什么样的挑战”等几方面内容;并对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前景,国家在精准医学方向的布局与计划,以及当前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介绍和解析。报告内容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参会人员认真学习并就“大数据和精准医疗”的相关问题与陈润生院士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闻德亮校长作总结发言。他代表全校师生向陈润生院士带来的这场学术盛宴,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强调,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精准医疗研究应用工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都给予了支持,同时,我国临床资源丰富,存在大量样本,在精准医疗的研发实施中具备优势。他指出,“十三五”期间,学校要强化各学科的内部纵向联动与多学科的横向协同,以创新项目为抓手,构建新型科研组织形式,引导学科交叉,加强学科融合。
闻德亮校长建议,建立标准统一的标本库和随访资料库,开展基于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临床研究,搜集标本数据、健康数据以及临床数据等资料的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作为我校进一步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学研究的具体实施目标和方向。他希望,全校的专家学者、管理干部通过此次专题报告会,深入学习关于“大数据与精准医学”的相关知识与发展前景,从而把握国家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脉搏,为我校医疗及科研人才指引新的研究方向,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在构筑我校学科高原及打造学科高峰的同时,推进学科群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科群间的互动提升,为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大学多做贡献。
信息来源:科研处 编辑:徐璞 刘品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