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圣教育_成人教育及在职研究生学历提升_上海同等学历法硕研究生招生_免费预约试听法学硕士_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尽在【学研网】

 您当前所处位置:学研网 > 新闻中心 >

通过大数据分析,让每个人觉得更轻松、更自由

www.onjobedu.cn  2017-11-26 16:03 
11月22日,2017“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年度总评榜荣耀盛典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本届活动以“自媒时代,教育看我”为主题,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跨界社会名人、教育企业掌门人、自媒体大V一起,探讨“自媒时代”下教育机构如何聚力,通过平台赋能完成影响力的升级。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 于施洋 在会上发表了关于大数据教育的演讲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应腾讯公司的邀请来参加今天这样一个盛会。首先作个自我介绍,我是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我们的大数据发展部刚成立两个月,是在中央各部委里第一个成立的以大数据命名的机构。
最近两三年,在互联网和各种新闻媒体上,如果要排热词前十名,“大数据”、“人工智能”是一定能够排得上的。大数据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一定需要很多人才。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谈一谈当前最热的产业领域——大数据领域的人才培养问题。时间很短,我就主要梗概性回顾一下它的发展,谈一谈我个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当下大数据人才教育的三个脱节
从大数据提出以后,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大学、企业、社会机构等等,都共同发力来推动大数据人才培养这个重要工作。在推动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数据是一个新生儿,很脆弱、会遇到不可预料的风险,可能体温不正常,可能会哭几声,可能会感冒。而我们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暂时的。下面,我们看一下常见的问题,我把他归纳为“三个脱节”。
第一个脱节,是学历教育与实践平台的脱节。
我这里有个数据:最近两年,中国高校成立的以“大数据”命名的本科专业超过30个,成立大数据研究院的有8个,包括北大、清华、人大等一流院校。这说明,大数据已经在高校教育中开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发展当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们曾通过数据分析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目前的学科建设基础还非常薄弱,在这个最薄弱的环节当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缺乏一个实践平台。
我本人也在一所大学里兼职讲授大数据课程,在我授课过程中发现,既使是最好的大学,也缺乏数据平台。也就是说,对于大数据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一个好的数据平台以提供数据供他们使用。在一个没有数据的情况下来研究和学习大数据,就像是无米之炊,像是一个没有菜、没有油的厨子。那么人才要怎么培养?同时,我们的师资力量也很薄弱,讲授大数据课程的老师多数是从过去传统的统计等专业转过来的,真正有在一线从事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实践经验的教师并不多。所以,大数据学科建设中的师资、基础平台各个方面目前都还非常薄弱。
第二个脱节,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脱节。
我们曾经对国内近十年来大数据领域企业和科研院所申请专利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专利主要集中在云计算、数据的检索、安全存储等技术的核心领域。但在这些核心领域,中国相对于美国等国家仍然处在跟随地位,我们自主创新的东西非常非常少。除此之外,我们的大数据研究的应用性成果数量很少,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处在整个研究领域的外围。所以在基础研究和应用这两个环节,我们目前的整体水平也是处在起步阶段。
第三个脱节,是产业人才供给和需求的脱节。
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我们抓取了各大互联网招聘平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大数据领域,现在互联网人才缺口最大的就是数据分析人才,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超过50%,而供给只有40%,人才缺口在10%以上。此外,还有一个特点,由传统的IT产业转向互联网的公司中也有做大数据的人,但其中多数人是做一些项目管理,这方面的人才则属于严重“供大于求”。所以这方面供求也是不平衡的。
总体来说,在大数据领域,不管是高校还是职业培训,各方面的整体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家信息中心的布局和实践
国家信息中心作为大数据发展和研究咨询的一支“国家队”,我们在六年以前就开始在大数据领域进行布局,在大数据培训、专著出版、相关大赛的举办、课程制定、平台搭建这些方面都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正是由于有了过去六年基础,才在今年成立了大数据发展部这样一个部门。
就在五天前,国家信息中心和重庆仙桃数据谷一起合作,在重庆成立了“重庆市仙桃大数据与物联网创新学院”这样一个机构,学院的占地挺大,建筑面积达到了14.2万平方米。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建设大数据领域的人才系统、产业系统和体验系统,通过这样的一个体系的建设来带动整个大数据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我们的想法,这个学院要作为第三方,弥补在大学里缺数据、缺师资的劣势,以及在企业里基础性研发氛围不足的问题,在中间地带把基础研究和产业之间进行连接,这就是大数据学院将来要发挥的作用。
大数据教育的灵魂在于价值观的培养
前面谈了很多大数据方面的工作,最后我想谈一点我的感想。我们的老祖宗非常有智慧,我们在做大数据分析的时候,“分”、“析”这两个字已经给我们揭示了大数据分析的秘诀。“分”,就是我们要把海量的数据进行结构化细分,要梳理清楚看问题的角度和要素,然后我们要“析”,“析”就是要从中找到最本质、最核心、对决策最有意义的部分,进行趋势预测、价值判断并进行决策。这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是一个非技术性的因素。数据本身是中立的,数据没有告诉你一件事情是好还是坏,好还是坏,最终由人来进行判断的。
我们大数据教育,如果单纯的只有技术层面的教育,告诉你模型怎么搭建,数据怎么抓取,怎么清洗,那么它的“魂”是缺失的。当一个数据分析人员拿到清洗过后的数据,后面如何得到结果,完全取决于或者说主要取决于他学习的背景、教育的背景、经历的背景等等。所以,数据之外,技术层面之外的价值观、文化层面的教育,未来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影响,可能要大过技术本身的影响。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分析,很多都是在做互联网的精准营销,我们要给客户进行画像,要给他打标签。好了,我们打标签做画像核心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锁定用户,让他一分钟都不要离开我们这个频道,离开我们这个产品等等。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会面临一个风险:让用户越来越失去自由,越来越有一种紧张感。
未来大数据教育应坚持的三个朝向
我们未来的大数据教育应该怎么样来做?今天我斗胆在各位教育专家们面前,讲一讲我对教育本身的理解。我认为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大家关注。
第一个关键词,叫做“解放心灵”。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印度学者克里希那穆提写的《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很受启发。我觉得我们搞教育,不是让大家觉得很紧张,不是让大家都去为了一个分数去拼命,更重要的应该是要大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学会解放自己的心灵。
第二个关键词,叫做“完善人格”,这在我们中国古代经典中一以贯之的精神。《论语•宪问》中就提出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样三种完善人格的境界,其核心思想,则是通过解放心灵来完善人格,最终达到修齐治平的目的。
第三个关键词,叫做“提升生命质量”。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如果我们搞大数据的人通过数据分析,让每一个人被绑定,更加紧张,很僵化,我觉得这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大数据分析,让每一个人觉得更轻松、更自由,让他的人格更完善,让每个人生命质量有一个真正的提高。
 
上海历圣教育拥有大批优质的教育和社会资源,同时与全国各大知名高校和全国一流的教育机构达成重大战略合作伙伴,是一个办学正规、严谨的办学中心,受到毕业学生的高度评价,是可以信赖的办学机构,是一家专门为社会有志青年学习知识,提升学历、证书培训、企业咨询、终身教育技能培训的教育服务机构。中心已涵盖: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学助考、在职研究生(GCT、MBA、中外合作等)、技能证书培训、企业咨询和内训等各类在职教育培训项目。
我们为您提供全方位服务。详情请咨询
1、加入QQ群:542568928、367606928可直接报名
2、咨询电话:400-086-3390、021-65103473 、021-65101508 、18821192183
3、手机网:http://m.cupl-sh.cn/apply或http://m.cupl-sh.cn/master
4、面对面咨询:杨浦区国定路335号复旦创业园区1号楼8018室、2号楼1107室

返回首页>>相关资讯

免费的报名 100%的成功保障

考生服务中心:400-086-3390

  • 点击咨询

Email:service@onjobedu.cn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