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进展有多快?目前,它已潜入我们的课堂,教授STEM课程,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学。惠灵顿公学前校长、现白金汉大学副校长塞尔顿认为AI的潜力远不止基本的数学和科学教学,未来也可能教授人文学科。但这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项目,在完成它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文 | 英国教育周刊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今有一种比较激进的说法是:“世上有几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死亡、征税、人类的工作最终会被机器人所取代。”
这其中有些职业当然会比其它工种更快被取代,例如首当其冲的可能就是会计师和快递员。也有很多人相信最精密的程式算法也无法捕捉到同情、常识和情商等因素,因此类似医生和教师这样的职业不会受到机器人冲击,但未来真的是这样吗?
AI涉足教学:大势所趋
惠灵顿公学(Wellington College)前校长、现白金汉大学(Buckingham University) 副校长塞尔顿爵士(Sir Anthony Seldon)此前表示,教师是有理由担心这一点的。他相信在未来的十年间,“非常鼓舞人心”的机器人将开始逐渐取代教师的工作。
“这将可能为所有人提供相当于伊顿公学(Eton College)或惠灵顿公学水平的精英教育。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最好的老师,获得个性化教学并贯穿整个教育阶段。”
他认为教师工会应该对此产生“警觉”,而它所带来的影响会“超出工业革命或任何新技术中所带来的改变”。
当然他不认为教师会被机器人完全取代,而是会共同合作——教师的角色将更倾向指导性,而不再专注于传授信息、测试和评分等重复性任务。
伦敦大学学院(UCL)教育学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教授拉克林(Rose Luckin)也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老师。但他同时警告,“如果我们不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做好准备,那么就将面临着由于师资短缺,因经济因素而被迫使用人工智能系统代替老师的困境。我不认为那是件好事。”
人形人工智能教师是已经开发成功的技术之一,常被应用于幼儿教学中。
由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两款人形机器人Pepper和Nao去年在新加坡的两个学前学校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Pepper可以让孩子们就他们刚听到的故事提问,并在屏幕上给出多个答案让他们选择。
但拉克林认为,英国学校未来采用的AI技术将更类似于一个聊天机器人,或是像亚马逊Alexa这样的虚拟助理,利用语音识别技术与人对话。
这种技术在教育界已经得到了应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戈尔(Ashok Goel)教授曾让名为“沃森”的机器人自动回复学生询问作业的邮件,成功瞒过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分辨回信是来自机器人还是真正的教学助理——唯一引起怀疑的是其过于高效的回复速度。
机器人能否教授人文学科?
目前可以确信的是,AI擅长教授至少是学校水平的STEM课程,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学。这些科目往往有一个明确的正确答案,而不像英语等科目,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
然而机器人并非不能参与文学的教学,拉克林认为其“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
“AI能捕捉到大量关于人与技术互动的数据,同时人类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是流动的,因此社交媒体、身体状况和大脑功能的数据也能被收集。”
“AI通过处理这些数据,能够获得更多个体情感、健康、甚至是认知状况的信息。这些都可以用于主观学习领域,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塞尔顿则认为AI的潜力远远不止基本的数学和科学教学。他表示AI会为STEM课程带来重大改变。在科学方面,它将超越人类现在所具备的能力,将年轻人“解放”并让他们参与到实验中。
“但我认为AI进入社会科学要五到十年,艺术和人文则需要十到十五年。”
“年轻人将能够从三维角度来观看 《麦克白》的一个场景, 在教室中看到演员表演的全息影像。机器人则可以通过语音识别等技术,向学生提问,考察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历圣教育不惧未来,为AI涉足教学做好了准备。
上海历圣教育拥有大批优质的教育和社会资源,同时与全国各大知名高校和全国一流的教育机构达成重大战略合作伙伴,是一个办学正规、严谨的办学中心,受到毕业学生的高度评价,是可以信赖的办学机构,是一家专门为社会有志青年学习知识,提升学历、证书培训、企业咨询、终身教育技能培训的教育服务机构。中心已涵盖: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学助考、在职研究生(GCT、MBA、中外合作等)、技能证书培训、企业咨询和内训等各类在职教育培训项目。
我们为您提供全方位服务。
我们为您提供全方位服务。
详情请咨询:
1、加入QQ群:542568928、367606928可直接报名
2、咨询电话:400-086-3390、021-65101508、18821192183
3、面对面咨询:杨浦区国定路335号复旦创业园区1号楼8018室、2号楼1107室
4、http://www.onjobedu.cn/plus/diy.php?action=post&diyid=1
联系人:杨女士